婁志華
  2005年,原白下區法院的李法官第一次走進同事婁志華法官辦公室,吃了一驚。婁志華的桌上竟放著兩本厚厚的《婦產科學》、《兒科學》。“我沒走錯吧?”她的確沒走錯,婁志華當時剛剛調任民三庭法官,醫療糾紛是大頭。因為專業性太強,他便仔細閱讀這方面醫學書籍。他庭審時拋出的問題經常讓出庭的醫師都深感驚訝,愣是獲得了半個“婦幼專家”的美譽。
  揚子晚報記者 陳婧
  為審醫療糾紛案,他“啃”起醫學書
  十多年前,江西的小伙婁志華從華東政法大學畢業,人生地不熟的他手捧地圖,“摸”進原白下區人民法院大門。在同事眼中,他有點嚴肅,屬於“學院派”法官,是個有點著急的直性子。初次見他的當事人會覺得他是個“面黑法官”,貌似不太好接近。
  從2005年,婁志華開始進入民三庭承擔審判工作。而這個庭彙集了各種非典型案件,又以醫療糾紛案件為主。同樣從事過醫療案件審理的張院長解釋,在所有民事糾紛案件中,醫療糾紛最需要專業知識。不過說簡單也簡單,任何醫療糾紛,法官都可以把它推給鑒定機構,鑒定的結果是什麼,法官只需照單全收,作為審判依據。“不行不行,不是有鑒定就能化解糾紛,醫療糾紛一方面來自本身的技術風險,一方面來自操作流程的問題”。剛提起這個話題,婁志華就快速進入專業狀態。
  到崗不久,他充分展現了學院派“鑽”的風格,買來兩本大部頭,一本是《婦產科學》,一本是《兒科學》,還有他從圖書館借來的醫療書籍。
  自己找來證據搬上法庭,醫生震驚了
  他的這股鑽勁兒還真讓他開了一個判例先河。接醫療糾紛案不久,就有一個燙手山芋甩到他這裡。一個出生不久的早產兒,因為吸氧,造成視網膜脫落視覺障礙,久治無效。嬰孩的父母把南京一家醫院告上法院,要求賠償。婁志華開始埋頭找依據,他早就知道審醫療的案子需要醫學專業知識,但這次還真的難住了他。因為查找先前判例,幾乎沒有患者家屬受到支持。那麼在早產兒吸氧的操作中,醫院有沒有過錯?他先是翻《兒科學》,然後搜尋眼科專業書,最後通過網絡、圖書館查找所有“早產兒吸氧”的相關科研論文。婁志華仔細比較多個版本,終於還是在一個權威雜誌上找到,外國已經有科學證明,早產兒不同於足月嬰兒,在吸氧的時候更有可能造成視網膜脫落。“而且脫落後,有個窗口期,也就是最佳治療期。醫院不但沒有提醒,也沒有在最佳治療期救治嬰兒,具有過錯”。
  當他把這套證據和說法搬上法庭,拋向醫院時,出庭的專業醫生震驚了。最後他判醫院承擔30%的責任,醫院方也只能服判。在婁志華做出此判決之後的5年,他看到一個權威媒體上長篇幅宣傳幾乎一樣的案件判決,“我幾年前就已經這樣判了”,他心裡暗自得意了一下。
  “同樣在2005年,兒子出生,當時我啥也不懂。”但這個新爸爸硬是很快獲得半個“婦幼專家”稱號,庭上拋出的問題讓專業醫師都常語塞。
  肺結核患者“鬧”了一年,他耐心勸導
  一位同樣辦醫療案子的女法官悄悄告訴記者,每天面對的都是當事人訴說,身體哪裡有問題,法官難免自己都有些心理暗示。但2007年,婁志華曾經被一個肺結核的女當事人“纏”了近一年。這個女子在醫院治療肺部疾病時,被意外感染肺結核。她開始頻繁往返北京、上海大醫院治療,要求所有費用都要南京的那家醫院報銷,同時找多個部門信訪。同事回憶,她每次出現法院,都訴說自己的不幸,說到激動處還會拿掉口罩、吐痰,以此威脅。不過,婁法官不同意記者用“纏”這個字,他說:“我理解她,出了這事,她和她家庭生活完全毀了,壓力太大才會這樣。”
  每次接待她,婁志華從不介意,反而耐心勸導,咨詢專家後建議她治療方案。開庭前,該女子拿來10多本票據,總共達幾千張。婁志華一張一張根據時間、類型整理,計算可以支持的醫療開銷。最後,法庭支持了她大部分的補償請求,她還特意給婁法官送來錦旗。
  婁志華進入法院已經15年了,從小年輕變成了“大叔”級。但在同事看來,他還是有著書生氣的,同事透露庭長定了的審判意見,他照樣叫板。這股執拗勁兒跟他鑽醫學大部頭是一樣的。也正是他的愛鑽,讓他如今成為擁有多個頭銜的優秀法官,承擔了庭里一半的醫療案件審理,也是全院結案數最高的法官。  (原標題:為審醫療案,他自學成“婦幼專家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g82ugiw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